人總是要在突如其來、毫無選擇的情況下面對親友的離世,難免會百感交集,是震驚,是恐懼,是悲傷,更是撕心裂肺,就算已預先做好心理準備,強烈的情緒反應亦是難以避免的。
於不早前,筆者的一位好友便於短短數十天內離別塵世,從在醫生口中初次聽懂肝酵素、膽紅素等檢驗數值到病倒床上僅僅經過了幾天,讓眾人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,除了無助的流淚,把僅有的希望寄託給神之外,不知道能為自己親愛的人做些什麼。
縱使醫學較從前進步,現時仍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能準確預料病患離世的時間,但當病人的心跳和呼吸變得愈來愈慢,愈來愈弱,或許就能明白病者即將離去。驟眼看來,病患已經昏昏欲睡,但許多情況下他們仍能接收訊息,能因家人最後的告白而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,因此,即使病人已進入彌留狀態,與其緊密留意着監測屏幕,倒不如把握最後的時間專心多陪伴病人,盡訴心中情。
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會因應病人而異,有的不忍看見親友灑淚而不作最後道別,選擇悄然離開,有的一直堅持至至親的到來才撒手人寰,所以,即使未能與病人作最後道別,或許都是病人不忍道別所致,若是因此而耿耿於懷,甚至抱憾終生便有違病人所願,我相信往生者都希望還在世的親朋好友能繼續活好每一天。